Friday, May 27, 2005

away...


隨著時間接近午夜一時, 心情有點煩悶, 到不是有什麼煩人的事...只是莫名地煩躁起來
2:16am , 勉強著自己入睡, 持續翻側的身驅....也不知何時暫時拋開煩躁的心安靜下來

6:22am ,起得比平時還早
但腦袋快要爆裂, 些許食物入口後...暫緩些

離開台北, 離開台北車站..................................


醫生說: 我看你是走進來的, 腳應該沒事....回去熱敷就好
......


聽過"正骨水"吧, 讓它的味道飄滿我的寢室...
"沒事!!" ,是你在說的吧...醫生..

Thursday, May 26, 2005

台中建築休閒之旅--friends


friends

一切在此改變
原先, 我沒有打算把 台中建築休閒之旅連載那麼多篇, 基於市場趨勢, 又臭又長的blog應該也沒有人要看...太長!!就輪為流水帳而已...

昨晚 Wednesday night, 一場 台大 挪威森林小聚改變這原先的打算.

格子昨晚傳來令人驚豔的照片-friends(我相信這個標題也下得非常好!!)
挪威森林小聚在場所有人, 以10分加上舉雙手一致表決通過 今年度上半年 準建最佳照片獎

不僅感動再加上感動, 能何論年輕就似如此...年輕的活力,對建築的堅持,對藝術的熱愛
一群由網路結合的你我, 激發出如此般的感動活力...
天空的藍, 前方的塔, 觸肩的你我, 再再交織出一幅令人動心與充分言語的畫面




..........不由得

為此

.............friends

..寫下


.......................................另一篇.........

Wednesday, May 25, 2005

台中建築休閒之旅--extra

言語...留給你們

這邊...

.............................................讓你們說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鄉村鵝餐廳

清水休息區

彰化福興穀倉











Tuesday, May 24, 2005

台中建築休閒之旅--橋


說真的,我一直在考慮是否要blogging這次的中彰建築之旅,況且標題有點難下(後來我還是取用eager說的-台中建築休閒之旅--橋) 活動過程中礙於路程距離以及長途遊覽車之故,身體狀況不能與台北等等活動之體力相比,有多數時間都在恍神與補眠,我相信這是老的結果吧!

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有”遊覽車柴油魔咒”。從小到大,只要一聞到特有的”遊覽車柴油魔咒”,身體就是無法附和,尤其是胃部的”翻滾”。台北至台中的阿囉哈小隊,抵達台中後我就一直打膈和反胃,幸福的是,沒有把早上與AF在星巴克的早餐還給大地。要不然,中彰之旅的首站921地震教育園區,我就葛屁了。

這次參觀建築案包括: 921地震教育園區(台中縣立光復國民中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中美術館、純夜晚商業空間、三義木雕博物館、中二高清水休息區、彰化縣福興穀倉、彰化王功橋。

事實上除了王功橋以外,(以下王功橋簡稱橋)我對其他建築案子沒有多大異議,所有目的與建築物和基地之間的關係功能都非常鮮明。但是王功橋讓我陷入之前雜誌訪問 廖建築師關於王功橋的錯亂中,也許我無法深刻了解 廖建築師在王功地區設計此一座步行橋樑的用意,撇開橋樑本身設計等概念討論,我些許無法苟同王功橋在王功魚港區域所造成的意象與意義。

我沒有看到橋本身與環境的融合,我沒有看到當地人對橋的使用,我沒有看到除了橋本身兩岸相臨基地使用。
我看到再純樸不過的王功地區被插了一座類似外星人與現代感十足的景觀橋,我看到王功人對橋沒有感情、沒有感動,我看到都是觀光客擠在橋上無聊地從這頭走到那頭,再走回來,我看到橋基地旁典型堤防環道,一條通往王功魚港小型吃喝攤販廣場。

說過了,橋設計我無多加言語,但能否環境與量體之間再多點合諧,除非橋就是設計吸引大家來看”橋”的,那環境的話題就此打住。事實上問題很簡單,用白話一點的說法是: 為什麼在這邊要蓋這一座橋? 如果 瑪麗亞凱麗 宣佈跨居台灣演藝圈,帶來她自己所有人馬,很明顯來台參觀演唱會等等的觀光客也增加。但,我能說台灣演藝圈改變了,變得更國際化嗎?(我知道這個瞎掰的例子不完整,但不在於討論這個例子本身)。國外觀光客是來看 瑪麗亞凱麗 還是來聽 周杰倫?

在意的是,橋,對王功地區帶來什麼? 象徵什麼?
王功橋…王功橋…王功人的橋嗎? 還是 廖建築師的橋? 觀光客的橋?

Sunday, May 15, 2005

Dozo / 請 / Please / s'il vous plait


13th Friday, 恰好沒事...就連陰雨好幾天, 近傍晚時與zoe在msn上討論晚上要吃什麼...沒想到, 驚人的結論-麻辣鍋
事不疑遲, 火速電摳eager, AF等基本人馬, 不過有人因為下雨這件事就拒絕了麻辣之夜.
10:05pm, 麻辣之夜結束...但這個週末才剛開始!!



Saturday, 我萬萬沒想到是多麼忙碌的一天
略帶潮溼的早晨, 我才剛結束 house keeping (別以為男人就不用做家事, 保持乾淨是很重要的!!),匆匆趕到公車站...


因為我知道, 今晚是個不醉不歸夜

話說分手有什麼大不了, 記得前幾天在網路上無意闖進"某人"的blog, 看到訪客留言
" 水瓶座有驚人的冷靜與理性 ", 分手, 記得跟我說掰掰就好...沒什麼好說與留戀的, 因為, 你已經跟我說"你要離開我"

似乎在這我也不用多說最近到底誰又分手了,(我知道你會來看, 不過就是要你知道沒什麼大不了) 就算了吧!!
那天, 我跟AF說,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能做的是, 告訴自己的夢想在那裡與時時刻刻調整自己的步伐...就如此吧!
You never know. Right !

唱歌與酒精似乎扮演多重角色, 痛...應該在此後會停住, 只因為都過去了...

告訴自己有很多事等著自己去完成,你無法在人生時間流上的這一點停留太多....Keep going
還有, 愛情固然重要,
但朋友永遠在那 !!


無法抱歉地再抱歉, Museum workshop的慶功宴早在半個月前就排定今天晚上
我只能掰掰錢櫃的各位

Dozo / 請 / Please / s'il vous plait 用我知道的四種語言,下這個標題
沒錯, 我們在這裡!


其實就如我說的, " 只希望大家的熟悉能延續下去...:) ",

大夥很快地在酒精的催促下,熟悉的感覺又悄悄地回來. 賴老師永遠在其中,用他那"賴式幽默"串起熟悉與不熟悉

飯局開始時, 事實上我在發呆...我很難抽離那種情緒

( 什麼樣的情緒,我自己也無法告訴自己, 只能在短暫的空白中,重新整理)
不知道是否這一切來得太快, 來得太突然...
這種感覺回到學生時代那種同甘苦的營隊生活, 一切的一切都在慶功宴達到高潮
一群男生血淚之間的交錯, 不僅僅是活動帶來的感動而已, 還有那長時間同學與朋友間情誼的溶入
畢業後, 似乎, 我還沒準備好在工作環境中適當的抽離其中多重情愫...




anyway....

11:46pm
eslite敦南-->way home

Wednesday, May 11, 2005

Museum Educa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3

Friday, 06 May
今天,我覺得很"英國", 連窗外下的雨和天空的顏色, 都那麼的英國...

研習營在星期五進入尾聲前的高潮, 來自倫敦科學博物館 學校活動部門經理 Annie Devitt 與 泰德美術館 學校和兒童觀眾教育研究員Kelly Worwood, 分別於早上和下午給與兩場關於博物館教育與活動策劃的深度解說.

Annie說道: 在倫敦,問小朋友"科學"是什麼時? 約99%的小朋友會回答"恐龍",
Annie給與"科學不是恐龍"的答案後, 會有多數小朋友回答"外太空"

想想,問你自己,科學是什麼時,你會有什麼答案??
Annie於前一天Richard課程結束後,與工作人員佈置演講廳,把氣球藏在每個座椅下面.

星期五早上當學員坐定後,Annie要求大家摸摸椅子下面的東西,試著把它"弄大".此時,你就看到一群小朋友的大玩偶,互相玩起來,嘻鬧聲填滿整個演講廳,好可愛!!
科學,就這樣玩!! 當大家手上氣球朝手握的反方向飛去時,你就可以了解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想必看課本的解說講一堆,不如就這樣玩吧!

科學博物館就是一個玩科學的地方, 你應該不會聽到你的孩子跟你說:我明天晚上要和同學住在博物館!!!
是的!在倫敦,(或在英國)向科學博物館提出申請,就有"科學之夜",讓小朋友和同學老師等睡在博物館,並且進行戶外教學.
當然,也有"成人之夜",不過目前只對女性開放.妳可以帶妳的女兒與媽媽或祖母...一起睡在博物館與由工作人員進行科學教育課程..

酷吧!我覺得真的很酷~~~~


Tate Modern, Kelly表示: Tate Modern不自滿本身為當代藝術的著名展覽空間,而是把推動英國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為主旨.
在英國,當代藝術尚未受大眾接受(我相信在台灣也是吧,本以為看不懂的藝術品LEVEL很高,只因為看不懂!!)

Kelly進一步說:Tate Modern幾乎不公開徵求工作人員,因為申請書會比雪片還多,多到無法處理.
一個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筆試與口試(加表演),我們要的不是純藝術的藝術家也不是教育家,我們要的是來自不同景有共同動機的人.
不論Science Museum和Tate Modern的展覽與教育事務,它們給的,已經超越單純"展示"的意義...

誰說我不能睡在博物館?
誰說我不能玩在博物館?
誰說我不能吃在博物館?
在這邊,你永遠被要求如此...
來吧!!!


infor: Science Museum
infor: Tate Modern

Tuesday, May 10, 2005

Museum Educa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2



05 May, 星期四重頭戲是來自大英博物館 家庭與學校教育部門總監 Richard Woff,
帶來約四個半小時的講演,從大英博物館的歷史至博物館扮演的教育角色與提供終身學習的場所與課程.

事實上非常驕傲, 因為在這邊所聽到看到的資料, 都是大英博物館教育相關人員training使用的教材,你不用大老遠跑到London,就算到London,你也可能沒機會到大英博物館接受工作人員training課程.
大英博物館(以下簡稱大英)

大英起源於Sir Hans Sloane的收藏品,
在 Hans Sloane晚年時, 要求英國政府收購他所有的收藏品,Sir Hans Sloane很聰明,他告訴英國政府: 如果你們不收購我所有的藝術品等,我就賣給法國人(知道英國和法國的恩怨,在這邊就笑一下吧!).
當然,英國政府就悶著頭買啦,事實上沒那麼嚴重說不買啦,只是Sir Hans Sloane 總得下點重藥吧!!
infor: Sir Hans Sloane
Sloane was born in Killyleagh, Ireland in relatively modest circumstances. Inspired by a childhood interest in natural history, he studied medicine in London and France. It was said of him by William Stukeley, the antiquary, that he was "an instance of the great power of industry which can advance a man to a considerable height in the world's esteem with moderate parts & learning..."
His career as a collector really began when in 1687, as personal physician, he accompanied the new Governor, the Duke of Albermarle, to Jamaica, having concluded that study of exotic flora and fauna would be of use in his career. Sloane's expectations were fulfilled and he collected some 800 species of plants and other live specimens to bring back to London. An account of his travels was published in 1707 and 1725.
On his return to London in 1689 Sloane set up a successful medical practice at his home in No. 3 Bloomsbury Place - coincidentally just along the street from the present Museum building. He had a good bedside manner, accumulated wealthy and aristocratic patients among them Queen Anne and Kings George I and II, but also participated in charitable work. Although not in the first rank intellectually, he was something of an innovator. He promoted inoculation against smallpox, the use of quinine and the health-giving properties of drinking chocolate mixed with milk. He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in 1719 and in 1727 succeeded Sir Isaac Newton as President of the Royal Society.
In 1695 he married Elizabeth Langley, widow of Fulk Rose of Jamaica. Sloane and his wife had two surviving daughters, Sarah who married George Stanley of Paultons, Hampshire and Elizabeth who became Lady Cadogan. He was created a Baronet in 1716.
He absorbed complete collections made by others, among them William Charlton (Courten) (1642-1702) and James Petiver (d.1718) and also received objects from friends and patients. One wit called him "the foremost toyman of his time". His collection thus outgrew the house at No. 3 Bloomsbury Place and Sloane was obliged to purchase No. 4. In 1742 he moved with his collections to a manor house he had bought at Chelsea. His time there is still commemorated by such place names as 'Sloane Square' and 'Hans Crescent'.
Sloane died at the age of 93 in 1753 and was buried at Chelsea Old Church. His collection then amounted to some 71,000 objects. In addition to a preponderance of natural history specimens, the collection included 1,125 "things relating to the customs of ancient times or antiquities" and 23,000 coins and medals. There were also 50,000 books, prints and manuscripts, together with a herbarium.
A group of Trustees was appointed under the terms of his will to overse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llection which was left in the first instance to King George II for the nation. 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 of Parliament, Sloane's collection was acquired on payment of £20,000 to his two daughters and became the nucleu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很難相信,現在大英的參觀人數與19世紀相比是天壤之別. 於19世紀中葉, 大英一小時內只容納10個人,週休二日再加國定假日...分明就是開爽的.
雖然那時候門票不用錢,但是這種營業手法,想當然也沒幾個人會去. 當時,不對入館人員年齡等做區別, 也無明定參觀規定,到最後大英就像一個大型菜市場,所有人在裡面大吼大叫,隨性聊天....只差沒野餐而已.
每當午後五時左右(休館時間),你就看到一大群走失的小孩,站在大英入口處的階梯前,讓父母親認領.
(關於這點,Richard有show相關的幻燈片,我無法在此讓大家看到這個畫面).

19世紀中葉至今,也不過一世紀多光景,大英如何經營出現今規模,如何定義博物館在社會,國家...中非單純"展覽"角色,是大英經營背後的精髓.
至今,展覽品本身還受到極大爭議(以前十字軍東征與海權時代至各國"掠奪"而來的藝術品), 但是大英本身不需對這些展覽品作任何政治或定義上表態, 英國國會立法"保護"這些展覽品,任何關係展覽品的來源等等, 是屬於國家議題.大英只須專注博物館本身教育與交流等.

我很想說的一點是,
大英至始至終從未想過在大英國協或世界任何角落設立大英二館(我非常想強烈抨擊台灣故宮南部分院),先不論台灣故宮南部分院的動機為何.
Richard表示,大英知道它本身對英國與世界博物館生態扮演的角色,任何大英的議題都會排擠任何區域與國家其他博物館的生存與文化展示更深層的意義,
大英寧願強烈與其他博物館家族暢談合作事宜,也不願意以大英之名造成獨大後,整體文化與博物館生態的不平衡.畢竟,英國國會每年撥付納稅人的血汗於大英,大英更有責任別於其他法人或私人成立的博物館.

此時,我非常感動西方人的明確與無私方向,寧願整體的提昇以不願以老大哥姿態排擠整個博物館圈裡的其他.

至於大英怎麼帶動起英國人與非英國人"到"大英的意願,以及加深加廣大英在社會角色與單純展示外的社會功能,在大英的網頁中就可以得到點線索.

Richard表示:網頁不僅是網頁,它是個強大的資料庫.
舉例來說,中學老師帶學生至大英做戶外教學,大英的網站提供老師相關訊息與教材,資料不僅開放給一般大眾,老師更可以由其中得到訊息,給學生一個不僅僅"看"的戶外教學,更有來至老師詳細的解說.

大英,不把自己當作一個神聖的展示空間,(套句建築所說的話,除了空間,沒有人,就如一具沒有血肉的軀體罷了)

大英,利用館內空間分隔,於假日或特定活動期間,開放大眾作歷史文化等活動交流,館方與其他社會法人團體結合,在此活動期間舉辦大量不同類似教育活動,把"去博物館"這件事,演化成"去遊樂園"般的快樂!

四個半小時,從London飛越半個地球到Taipei,
我只能說Richard給的不夠,然而是時間不夠!

各別簡短的解說中,你只能訝異再訝異得說,為什麼大英做了這麼多事...
那台灣呢?



infor: Compass
infor: Children's Compass


Monday, May 09, 2005

Museum Educa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1



之前四月blog已對 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員研習營 稍作介紹
04 May, 是這場workshop的開始, 長達四天三夜的煎熬, 不僅對工作人員是種挑戰, 對學員與講師更是體力與意志力的結合, 先別論從workshop中得到的感動(這是一定有的!!), 撐過四天三夜 , 相信每個人一定感到脫胎換骨.
對於自己, 離開學校後就沒有搞過這樣大的研習營了...
我只能說, 還好 叔叔有練過(感謝大學社團近二年的磨練)

星期二早, 從台北車站--->金山青年活動中心
一開始就充滿感動, 專車上的學員, 有些年紀大到可以當我爸爸, 有些更有可能比我年輕...一群對 博物館(這個東西)有如此的衝動, 我深深從心裡感受到大家的心.
午後1:30
英國文化協會與MeDA聯手開始此workshop,
三位來自大英博物館, 倫敦科學博物館泰德美術館的教育總監
Richard Woff, Annie Devitt與Kelly Worwood分別briefing.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劉德祥老師針對博物館教育與策展計劃等以英國博物館為例作更深的解說.
第一天, 氣氛輕鬆, 但我已經在會議廳內感受凝重的氛圍, 學員專注的眼神與講師會後要求出借laptop於晚上修改明後天workshop的內容...
我還能說什麼...大夥已開始認真了.........


晚上9:30
工作人員首次檢討會
小米酒是我們的開場!!
Website Counter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