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築產業仍舊停留在2D 的操作流程?
Catia GC Rhino
最近在建築討論區發現這篇文章,挺有趣的。以個人解讀來說,終於有人(在島上)發現,有人用著不同設計方式與過程來產製建築。這個開端不禁讓我聯想到AA的開始。
當我還很單純想用CAD來畫圖時,發現全世界(學校裡面)不是那回事。不同的軟體被大量使用,包括討論區上所提及的GC、CATIA、Rhino。msn上我還找尋台灣是否有使用Rhino的朋友,詢問一些圖面產製的問題,所收到的回應是,沒人用Rhino。還有朋友質疑我,[畫圖怎麼用Rhino這種鬼東西,CAD為什麼不用?]當下,我也很悶,因為Rhino明明就可以畫阿,而且在某個過程中,也很好使用,為什麼一定要用CAD。當然,這都過去了,因為,島上沒有人用Rhino。(不用跟我辯說島上還有人用,我說的’沒有人用’是說很少)
那GC和CATIA以及寫script呢? 我可以大膽的假設,在島上? 別傻了。
原因百百種,我比較喜歡用’市場需求’來解釋這種狀況。市場上的設計案量多嗎?規模大嗎?界面夠複雜嗎?這些都是直接影響事務所或設計人員要不要去操作這些軟體。就如網友Monda說的,新加坡政府要求出圖都出2D與3D模,以利審圖、計算與廠製。西方大型廠製廠與事務所已經進行許久,不算是什麼新鮮事。回到島上,一年有幾個案子,規模與量足以驅使設計從業人員轉入這種操作手法?再說,營造廠、工程顧問也沒幾家是用這種操作,技術面都沒辦法支持了,更別說單純要求建築師與設計師用這種產製步驟。說穿了,事務所再強,出個3D模,可算材料量、曲面…等,營造廠搞不出來這種曲面,3D模有啥屁用。可能收到一句淡淡的話,板模很麻煩喔!!
我比較深信的是,設計手法與過程百百種,大家說的都對。什麼對空間的感受,尺度的拿捏…只是,我總是覺得這些都不與操作工具相抵觸,反而,在我的體驗中,沒有工具技術上的支持,我根本,或是說也沒辦法超越製圖過程的極限,更別說蓋出來了。
不要打擊自己。世界上多少事務所也是中小型規模,有多少比例是用這種設計工具也值得去質疑,也沒有2D與3D好不好之說。
很單純的,如果在設計基本面該有的考慮都納入了,有個更強的工具讓你省去時間與成本,這就不是一句[用3D畫不出對空間的感受..等]可以交代,也不是這句[畫圖怎麼用Rhino這種鬼東西,CAD為什麼不用?]。
最近在建築討論區發現這篇文章,挺有趣的。以個人解讀來說,終於有人(在島上)發現,有人用著不同設計方式與過程來產製建築。這個開端不禁讓我聯想到AA的開始。
當我還很單純想用CAD來畫圖時,發現全世界(學校裡面)不是那回事。不同的軟體被大量使用,包括討論區上所提及的GC、CATIA、Rhino。msn上我還找尋台灣是否有使用Rhino的朋友,詢問一些圖面產製的問題,所收到的回應是,沒人用Rhino。還有朋友質疑我,[畫圖怎麼用Rhino這種鬼東西,CAD為什麼不用?]當下,我也很悶,因為Rhino明明就可以畫阿,而且在某個過程中,也很好使用,為什麼一定要用CAD。當然,這都過去了,因為,島上沒有人用Rhino。(不用跟我辯說島上還有人用,我說的’沒有人用’是說很少)
那GC和CATIA以及寫script呢? 我可以大膽的假設,在島上? 別傻了。
原因百百種,我比較喜歡用’市場需求’來解釋這種狀況。市場上的設計案量多嗎?規模大嗎?界面夠複雜嗎?這些都是直接影響事務所或設計人員要不要去操作這些軟體。就如網友Monda說的,新加坡政府要求出圖都出2D與3D模,以利審圖、計算與廠製。西方大型廠製廠與事務所已經進行許久,不算是什麼新鮮事。回到島上,一年有幾個案子,規模與量足以驅使設計從業人員轉入這種操作手法?再說,營造廠、工程顧問也沒幾家是用這種操作,技術面都沒辦法支持了,更別說單純要求建築師與設計師用這種產製步驟。說穿了,事務所再強,出個3D模,可算材料量、曲面…等,營造廠搞不出來這種曲面,3D模有啥屁用。可能收到一句淡淡的話,板模很麻煩喔!!
我比較深信的是,設計手法與過程百百種,大家說的都對。什麼對空間的感受,尺度的拿捏…只是,我總是覺得這些都不與操作工具相抵觸,反而,在我的體驗中,沒有工具技術上的支持,我根本,或是說也沒辦法超越製圖過程的極限,更別說蓋出來了。
不要打擊自己。世界上多少事務所也是中小型規模,有多少比例是用這種設計工具也值得去質疑,也沒有2D與3D好不好之說。
很單純的,如果在設計基本面該有的考慮都納入了,有個更強的工具讓你省去時間與成本,這就不是一句[用3D畫不出對空間的感受..等]可以交代,也不是這句[畫圖怎麼用Rhino這種鬼東西,CAD為什麼不用?]。
<< Home